WiFi的发展历程,WiFi联盟正式成立
说起WiFi,还要从无线电的发明人——马可尼说起,从小热爱电磁波的他非常喜欢阅读有关电气方面的资料和新闻,无论作者是否有名气,他都会认真阅读,从文章中分析提取精华。
为了测出更远的电磁波,马可尼一头栽进实验测试。当时,马可尼的父亲看来,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直到他在家中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检波器,检波器与电铃相接,他在楼上一接通电源,楼下的电铃就响了起来。
马可尼的父亲因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且开始资助马可尼的实验。第二年,马可尼完成了无线电发射机实验,并把这个简陋的设备带到了英国,为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英国取得里程碑的胜利,并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报系统专利。
WiFi的雏形出现
在无线电的基础之下,在1971年夏威夷群岛,时任夏威夷大学教授的诺曼·艾布拉姆森,因为分享学习成功的不方便的原因,与团队投入了无线电网络ALOHAnet技术里去,这种技术的特点能够允许多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而相互不受干扰,而且发送端还会自动检测网络是否占用,避免了数据冲突。
这一项技术并没有申请专利,让后面的人充分利用了这一项网络技术,加快了无线设备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困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却因频谱授权制度的管理而受限制。
在当时作为美国FCC一名普通工程师的迈克尔马库斯提出一个建议:将一些未授权频谱开放出来使用,并且将这些频谱的发射功率提高到可以覆盖几十到几百米的范围。
在这个建议下,不仅有了今天的2.4GHz与5.8GHz频段,还成就了各种短距离通信技术,例如WiFi、蓝牙、AirDrop(隔空投送)等技术。
而且这些技术需要更加完美,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WiFi之母!身为好莱坞女明星的海蒂拉玛,不仅拥有令人惊艳的容貌,扩频通信技术的发明人。
这一项技术的原理是:系统在发送端扩展了信号频谱,在接收端解扩还原了信息,这样的好处就是极大的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其他频谱干扰。
有了这一项技术之后,让许多困扰于频段资源问题的企业如释重负,纷纷加大力度发展,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个产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厂家之间的设备无法相互兼容连接,令整个行业的发展止步于前。
无制度寸步难行
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工程师海耶斯认为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海耶斯跟另一个工程师布鲁斯塔奇找到了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是IEEE成立了促进通信发展的802.11工作组,随后在荷兰新维根开发出了高速无线网络技术(waveLAN),直到这项技术的问世,WiFi才有了原型。
在研究waveLAN的同时,在澳洲的CSIRO研究所里,约翰·奥沙利文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明了无线网技术,还在1996年成功在美国申请了技术专利,1999年IEEE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将这技术作为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
WiFi联盟正式成立
在技术开始标准化后,各大厂商也联手组成了无线以太网路相容性联盟(简称WECA),WECA的建立是为了对不同制造商的产品进行兼容性认证,从而实现不同制造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1999年12月和2000年1月,802.11标准版:802.11b(2.4GHz频段)和802.11a(5.8GHz频段)获得批准。为了便于市场营销,最后取了WIFI这个名字,2002年10月WECA正式改名为WiFi联盟。
WiFi的顺利推广得益于WiFi联盟找了苹果公司,有了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拿呼啦圈穿过iBook的经典场面,让大家了解到电脑不一定需要插网线也能上网。
自此,WiFi的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且从有线WiFi拓展到了随身WiFi,并且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故事讲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但WiFi的故事还在继续……